法律资讯 | 婚姻家事案件审判价值新动向——从最高法发布的指导性案例228号、229号说起
时间:2024.06.07   作者:中银律师事务所

       2024年5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40批指导性案例(指导性案例225-229号)。这是最高人民法院首次发布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专题指导性案例,其中指导性案例228号是首例婚内监护权指导性案例,指导性案例229号是首例隔代探望指导性案例,明确了最高法对于婚内监护权、隔代探望等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的司法态度,为办理此类案件统一了裁判尺度。



张某诉李某、刘某监护权纠纷案

指导性案例228号

关键词:民事/监护权/未成年人/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平等监护权


裁决要点

       1.在夫妻双方分居期间,一方或者其近亲属擅自带走未成年子女,致使另一方无法与未成年子女相见的,构成对另一方因履行监护职责所产生的权利的侵害。

       2.对夫妻双方分居期间的监护权纠纷,人民法院可以参照适用民法典关于离婚后子女抚养的有关规定,暂时确定未成年子女的抚养事宜,并明确暂时直接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一方有协助对方履行监护职责的义务。


基本案情

       张某(女)与李某于2019年5月登记结婚,婚后在河北省保定市某社区居住。双方于2020年11月生育一女,取名李某某。2021年4月19日起,张某与李某开始分居,后协议离婚未果。同年7月7日,李某某之父李某及祖母刘某在未经李某某之母张某允许的情况下擅自将李某某带走,回到河北省定州市某村。此时李某某尚在哺乳期内,张某多次要求探望均被李某拒绝。张某遂提起离婚诉讼,法院于2022年1月13日判决双方不准离婚。虽然双方婚姻关系依旧存续,但已实际分居,其间李某某与李某、刘某共同生活,张某长期未能探望孩子。2022年1月5日,张某以监护权纠纷为由提起诉讼,请求判令李某、刘某将李某某送回,并由自己依法继续行使对李某某的监护权。


裁决结果

       河北省定州市人民法院于2022年3月22日作出民事判决:驳回原告张某的诉讼请求。宣判后,张某不服,提起上诉,河北省保定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22年7月13日作出民事判决:

       一、撤销河北省定州市人民法院一审民事判决;

       二、李某某暂由上诉人张某直接抚养;

       三、被上诉人李某可探望李某某,上诉人张某对被上诉人李某探望李某某予以协助配合。


裁判理由

       本案的争议焦点是:李某某之父李某、祖母刘某擅自带走李某某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以及如何妥善处理夫妻双方虽处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但已实际分居时,李某某的抚养监护问题。

       第一,关于李某某之父李某、祖母刘某擅自带走李某某的行为是否对李某某之母张某构成侵权。民法典第三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职责产生的权利,受法律保护。”第一千零五十八条规定:“夫妻双方平等享有对未成年子女抚养、教育和保护的权利,共同承担对未成年子女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双方平等享有对未成年子女抚养、教育和保护的权利。本案中,李某、刘某擅自将尚在哺乳期的李某某带走,并拒绝将李某某送回张某身边,致使张某长期不能探望孩子,亦导致李某某被迫中断母乳、无法得到母亲的呵护。李某和刘某的行为不仅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构成对张某因履行监护职责所产生的权利的侵害。一审法院以张某没有证据证明李某未抚养保护好李某某为由,判决驳回诉讼请求,系适用法律不当。

       第二,关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李某某的抚养监护应当如何处理。本案中,李某某自出生起直至被父亲李某、祖母刘某带走前,一直由其母亲张某母乳喂养,至诉前未满两周岁,属于低幼龄未成年人。尽管父母对孩子均有平等的监护权,但监护权的具体行使应符合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现行法律和司法解释对于婚内监护权的行使虽无明确具体规定,考虑到双方当事人正处于矛盾较易激化的分居状态,为最大限度保护未成年子女的利益,参照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的规定,李某某暂由张某直接抚养为宜。张某在直接抚养李某某期间,应当对李某探望李某某给予协助配合。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34条、第1058条、第1084条、第1086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4条、第24条


裁判新动向

       1. 在现行法律和司法解释对于婚内监护权的行使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该指导性案例为处理婚内监护权纠纷提供了裁判参考,即婚内监护权案件可以参照适用民法典关于离婚后子女抚养的有关规定,暂时确定未成年子女的抚养事宜,并明确暂时直接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一方有协助对方履行监护职责的义务。

       2.该指导性案例亦表明法院对于“抢孩子”行为持否定性评价,这与《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四条“不得以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等方式争夺抚养权”之规定相契合,但《未成年人保护法》并没有对一方违背法律规定抢夺、藏匿子女的惩戒措施或法律后果作出具体规定,再结合2024年4月7日最高法发布的《婚姻家庭编解释(二)》征求意见稿第十一条、第十二条,可以判断未来将通过司法解释的方式进一步明确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的具体维权路径。



沙某某诉袁某某探望权纠纷案

指导性案例229号

关键词:民事/探望权/未成年人/隔代探望/丧子老人


裁决要点

       未成年人的父、母一方死亡,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探望孙子女或者外孙子女的,人民法院应当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有利于家庭和谐的原则,在不影响未成年人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的情况下,依法予以支持。


基本案情

       沙某某系丁某某的母亲,其独生子丁某某与袁某某于2016年3月结婚,于2018年1月生育双胞胎男孩丁某甲、丁某乙。2018年7月丁某某因病去世。丁某甲、丁某乙一直与袁某某共同生活。沙某某多次联系袁某某想见孩子,均被袁某某拒绝。沙某某遂起诉请求每月1日、20日探望孩子,每次2小时。


裁决结果

       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人民法院于2021年6月18日作出民事判决:原告沙某某每月第一个星期探望丁某甲、丁某乙一次,每次不超过两小时,袁某某应予配合。宣判后,袁某某不服,提起上诉。陕西省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21年9月28日作出民事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裁判理由

       沙某某系丁某甲、丁某乙的祖母,对两个孩子的探望属于隔代探望。虽然我国法律并未对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是否享有隔代探望权作出明确规定,但探望权系与人身关系密切相关的权利,通常基于血缘关系产生;孩子的父、母一方去世的,祖父母与孙子女的近亲属关系不因父或母去世而消灭。祖父母隔代探望属于父母子女关系的延伸,符合我国传统家庭伦理观念,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公序良俗。隔代探望除满足成年亲属对未成年人的情感需求外,也是未成年人获得更多亲属关爱的一种途径。特别是在本案沙某某的独生子丁某某已经去世的情况下,丁某甲、丁某乙不仅是丁某某和袁某某的孩子,亦系沙某某的孙子,沙某某通过探望孙子,获得精神慰藉,延续祖孙亲情,也会给两个孩子多一份关爱,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袁某某应予配合。同时,隔代探望应当在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和身心健康,不影响未成年人及其母亲袁某某正常生活的前提下进行,探望前应当做好沟通。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条、第1043条、第1045条、第1086条


裁判新动向

       虽然我国现行法律并没有直接规定隔代亲属享有探望权,但早在2016年最高法发布的《八民会议纪要》中就提及“祖父母、外祖父母对父母已经死亡或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孙子女、外孙子女尽了抚养义务,其定期探望孙子女、外孙子女的权利应当得到尊重,并有权通过诉讼方式获得司法保护”,第一次“扩大”了法定的探望权主体。此次最高法从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出发,通过发布指导性案例的方式,明确在不影响未成年人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的情况下,依法支持隔代亲属对(外)孙子女享有的探望权,对此类案件的审理具有重大的实务指导价值。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



中银深圳婚姻家事及财富传承专业委员会

       北京中银(深圳)律师事务所婚姻家事及财富传承专业委员会现由资深婚姻家事律师团队组成,团队汇聚资源优势,拥有专业的律师团队,精通相关法律规范,专注婚姻家事法律服务,擅长建立“婚姻安全框架”,并致力于对婚前财富筹划、家企债务隔离、婚姻变化、遗产继承等私人财富领域典型问题的研究与实践,深谙家企财错综关系,洞见争端根源,前瞻家族隐忧。


核心业务范围:

       家事纠纷、遗产继承与规划、私人及家族财富传承与管理、家族企业法律风险管控、家族信托、资产保护及税务筹划、涉外婚姻法律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