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法治之光日益璀璨的时代,每一份坚守与追求,都是社会进步的坚实基石。中银深圳始终秉持“法治服务,公益先行”的理念,不仅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卓越的法律服务,更将回馈社会、促进公平正义视为己任。为此,我们特别推出“中银公益律师专访”,旨在展示所内一群热心公益、专业素养深厚的律师风采,期望在这条充满挑战与希望的公益之路上,书写属于法治时代的温暖篇章。
初心萌芽,公益启航
张贵杨的公益之路,源自他深厚的乡土情怀和早年的成长经历。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他年幼时经历了较为贫苦的生活,这段经历让他对社会弱势群体的遭遇更能感同身受。“物质上的匮乏让我更加珍惜每一份帮助,而精神上的不足则让我意识到普法教育的重要性。”于是,他利用自己的法律专长,开始了他的公益之路。
2017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张贵杨正式踏入律师行业,并逐步将公益服务融入自己的工作之中。特别是在进入中银深圳后,他更将公益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初衷简单而坚定:“希望有更多的身边人懂法、知法、守法、用法。”
深耕普法,惠及多方
在公益服务的道路上,张贵杨从未停下脚步。他参与了多个公益项目,包括江西法治报线上普法、上饶市万年融媒体线上普法、深圳市广播电视台法治点评等。此外,他还深入中小学校园、企业、社区及街道,开展法律咨询、答疑解惑、法治讲座等活动。
张贵杨特别关注未成年保护领域,“未成年法治意识极具薄弱,自我识别、防范风险较差,自我独立能力或意识相对较为缺乏,监护人无法完全监护到位。”通过他的不懈努力,许多未成年人和他们的家庭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和普法教育。
2023年11月,张贵杨前往新疆喀什,踏上普法援疆之行。返深后,在喀什几所中学讲课时的场景时不时浮现在他的脑海中:同学们在没有老师当堂的情况下依然能够聚精会神地听在教室中听他讲授法治课,一双双清澈的眼眸、一个个求知若渴的劲头、一句句对外来城市的好奇,让张贵杨深刻感受到自己当年对公益初衷的坚持,在当下依然有效、有用、值得。
知难而进,一路前行
公益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张贵杨也遇到了不少挑战,被质疑和被诘难常伴他左右。但他选择了坚持和忍耐,用时间和行动来证明自己的价值,“继续为初衷而努力坚持,不回应,其他的交给时间来认证”,他这样说道。
在公益服务的过程中,张贵杨也收获了许多感人和成功的瞬间。他被倾注真情于公益事业之中的人们所打动,也因心怀真挚感激之情的人们而动容。这些瞬间让他为人更独立、更有想法、更有主见,处事更果断、更周到、更兼具事实与情理;同时也使他更加坚定了自己脚下的道路、心中的选择。
携手合作,共创未来
在公益服务的道路上,张贵杨深知合作的重要性。他积极与维德法律服务中心等组织合作,共同推动普法教育和公益服务的开展。他认为,与组织或机构之间的合作需要相互认可、互相信任、互相支持,对所参与的公益项目需要用真心、尽全力、敢作为。
张贵杨还通过深圳市律师协会官网、维德中心公众号等渠道获取公益服务信息,不断扩大自己的公益网络。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服务中来。
公益之心,爱之灯塔
在谈到社会为什么需要公益时,张贵杨认为公益即“公共利益”,是需要社会公众一起参与的事情,并最终指向公民社会,与公民教育、公民生活等息息相关;其次,公益本身具备一定的精神属性,极大程度上代表了社会价值观的表达,“公益服务”是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需以公益力量推动社会进步,增进民生福祉,惠及社会大众。
身为法律工作者,专业性、实用性、时效性及受众群体较广是其参与公益服务所具备的优势。对于想要投身公益的同行,张贵杨给出了三点建议:保持平常心,做好最坏的心理准备;付出但不求回报;做自己,其他的交给时间。
对于未来,张贵杨有着美好的愿景:“人人做公益,大家都善意,爱与正能量无处不在。”他计划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带动身边人及其他人一起参与到公益服务中来。
以法为舟,公益为帆。张贵杨的故事,是法律与公益结合的典范,激励着更多人投身公益,共同为构建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愿公益之心如灯塔般常亮,照亮前行的道路,让爱与正能量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生根发芽,绽放光彩。
律师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