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务 |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颁布,预示着“谁受伤谁有理”的情况将逐渐成为历史
时间:2025.07.07   作者:北京中银(深圳)律师事务所 邓哲弘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已于2025年6月27日发布,自2026年1月1日试行,其中最让大家关注的必然是其中关于“正当防卫认定”的内容。


新法第十九条规定:为了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行为,造成损害的,不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不受处罚;制止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较大损害的,依法给予处罚,但是应当减轻处罚;情节较轻的,不予处罚。


新法首次在治安管理领域明确正当防卫合法性,打破“谁受伤谁有理”的僵化执法逻辑。从前在酒吧、KTV等娱乐场所经常可见“打输住院,打赢坐牢”的提示语,但随着我国立法、司法的进步,以及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增强,执法机关从以往偏向情理的处罚,逐渐转变到现在注重法理的公正。现在打输不一定只需要住院,打赢也不一定坐牢,需要综合判断双方在案件中的过错程度,比如:谁先动手,因何动手,所使用的武力如何,被打者在什么情形下防卫,采取什么程度的武力进行防卫等。在此基础上,公安机关在执法过程中更需要强化调查取证,避免“各打五十大板”的简单化处理。律师在处理类似案件时亦需要尽可能全面洞悉案件实质,准确判断当事人在案件中的行为是否构成“正当防卫”。


早在2022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印发《关于依法妥善办理轻伤害案件的指导意见》的第七条已明确要求: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判断犯罪嫌疑人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时,应当在全面审查案件事实、证据的基础上,根据双方的主观方面和客观行为准确认定,避免“唯结果论”“谁受伤谁有理”。防止真正有理者被追究刑事责任。


除了打架、斗殴事件,我们以往常见的“谁受伤谁有理”情形还包括机动车与行人的交通事故等一系列侵权责任纠纷,从前机动车无论是否正常行驶、行人是否违反交通规则,只要事故中机动车造成行人的人身损害,驾驶者大概率都被要求承担赔偿责任。这些案件的共同点在于“有理的”都是弱者,是受伤的人。在以往的司法实践中,因为顾及受害者的赔偿问题,可能存在“和稀泥”的情况,即便相对方在法理上不存在过错,亦要求其承担相当的赔偿责任。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预示着我国立法、司法将进一步保障真正有理者的合法权益,避免“谁受伤谁有理”“和稀泥”“各打五十大板”的情况发生,保证每个事件都将得到公正的处理。



律师介绍